人集中精神的时间有限,这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尤其关键。研究发现,人的注意力在5到8分钟内处于峰值状态,这段时间大脑接收信息的效率最高,记忆留存效果也最好。所以,录制微课把时长控制在5到8分钟,能让观看者更好地吸收知识。
我们来看个实际例子。某教育平台曾对不同时长的微课做过统计,时长超过10分钟的课程,平均观看完成率不到40%,很多人看到一半就离开了;而5到8分钟的微课,观看完成率能达到75%以上。原因很简单,时间一长,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,即便内容有价值,也很难让人坚持看完。
要想把微课时长控制在合适区间,内容的筛选和编排很重要。录制前,得把要讲的知识梳理清楚,把重点、难点挑出来,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。比如讲解数学公式推导过程,就不用把公式的历史背景讲得太详细,重点放在推导逻辑和应用方法上,这样能节省时间,还能让观看者更快掌握核心内容。
在录制过程中,语言表达也有讲究。尽量用简洁明了的句子,避免啰嗦重复。同样的知识点,有的人可能用一大堆话才能说清楚,有的人两三句就能点明关键。如果一句话就能解释明白,就别用两句话,这样能在有限时间里传递更多有效信息。
画面和节奏的把控也不容忽视。微课的画面要简洁,避免元素过多让人眼花缭乱。可以用适当的动画、图片辅助讲解,但不能喧宾夺主。画面切换的节奏也要和讲解的语速相匹配,节奏太快,观看者可能跟不上;节奏太慢,又容易让人觉得拖沓。
另外,微课录制完成后,还需要进行剪辑优化。把录制过程中停顿、口误的部分剪掉,让内容更加连贯流畅。如果时长还是超出了,就再检查下内容,看看有没有可以进一步精简的地方。
掌握好5到8分钟的时长,能让微课发挥出最大价值,让知识更高效地传递给观看者。录制微课时,多从观看者的角度考虑,合理控制时长,就能制作出优质的课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