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课制作时,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关键的一步。毕竟这关系到微课到底要让学习者收获些什么,能达到怎样的效果。
确定教学目标,得紧紧依据课程标准。课程标准就像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手册,它规定了在某个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,以及应该形成的素养。比如在数学课程标准里,会对不同年级的运算能力、空间想象能力等有具体的要求。当我们制作微课时,就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里相关的内容。如果是制作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微课,课程标准里可能会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,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。那么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,就可以把理解推导过程和掌握计算方法作为重要的目标。
光看课程标准还不够,学生实际情况也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。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太一样。有的班级学生整体基础比较好,理解能力强,那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,就可以稍微提高一些难度,设置一些拓展性的目标,比如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去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。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,教学目标就要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,先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。
还得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。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特别感兴趣,那在教学目标里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之相关的深入探究内容,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。要是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困难,比如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困难,那教学目标就可以着重放在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推导过程上,通过多种方式,比如动画演示、实际操作等,让学生更好地掌握。
另外,教学目标要具体、清晰、可衡量。不能定得太笼统,像“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知识”这样的目标就不够明确。应该具体到“让学生能准确说出三角形面积公式,并能在5分钟内正确计算出5道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题目”,这样的目标才更有利于在微课教学中去实施和评估。
在微课制作过程中,把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,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,才能让微课更有针对性,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,让微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