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课作为辅助预习的工具,若想发挥作用,关键在于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容。而抛问题,就是打开学生主动思考大门的钥匙。

设计用于预习的微课,第一步是明确这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。以数学学科为例,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,那微课的设计就要围绕这个核心。根据目标,设计出层层递进、具有启发性的问题,像“什么样的式子能叫做一元一次方程?”“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经过哪些步骤?”,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观看微课,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,逐步理解知识要点。

问题的设计大有讲究。问题不能太简单,让学生一眼就知道答案,也不能太难,让学生无从下手,失去探索的兴趣。比如在语文古诗词预习微课中,问“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?”就比“这首诗里有没有景物描写?”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。同时,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联,形成一个问题链。在历史课预习微课里,讲工业革命时,可以先问“工业革命最先在哪个国家发生?”,接着问“为什么是这个国家率先开展工业革命?”,再问“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?”,学生顺着这一连串问题,能更系统地理解知识,构建知识框架。

制作微课的形式也会影响问题引导的效果。可以采用图文结合,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和相关图片,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问题;也能插入动画,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。例如物理课讲解机械运动,用动画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,再提出问题“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?”,能让学生更清晰地思考。

当学生在预习微课中不断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,自主探索的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升。这种通过问题引导的预习方式,能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,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,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