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微课制作里,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设置引导性问题和拓展内容是很有效的办法。
引导性问题,就像是给学生在知识海洋里导航的灯塔。我们制作微课时,要精心设计这些问题。比如在数学微课里,讲几何图形时,不能只是把图形的定义、性质一股脑灌输给学生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,像“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之间的关系,和之前学过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呢?”这种问题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、去对比,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。他们会在脑海里搜索已有的知识储备,然后尝试找出答案,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开始。
再比如在语文微课中讲解古诗词,我们可以问“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了哪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呢?”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仔细研读诗词内容,品味其中的含义,自己去发现诗人的情感脉络。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微课内容,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,也更有学习的动力。
除了引导性问题,拓展内容在微课里也至关重要。拓展内容可以是相关的知识延伸,也可以是不同的思考角度。在历史微课里,讲某个历史事件时,除了介绍事件的经过和影响,还可以拓展一些同时期其他地区发生的类似事件。比如讲工业革命,除了英国的工业革命,还可以讲讲美国、法国等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发展情况。这样学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,也能培养他们的比较思维和自主探索的能力。
在科学微课里,拓展内容可以是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或者科学现象的深度解析。比如讲植物的光合作用,除了基本原理,还可以拓展一些特殊植物的光合作用方式,像仙人掌在干旱环境下的光合作用特点。这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,让他们想要自己去进一步探索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。
在微课制作中,把引导性问题和拓展内容巧妙结合起来。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,再用拓展内容满足他们进一步探索的需求。让学生在微课程里不再是被动的听众,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。让他们在不断思考问题、探索拓展内容的过程中,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,真正从微课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成长。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引导性问题,精心准备拓展内容,就能让微课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。